重庆市江北区文化馆
总访问量:719,133
今年访问量:146521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展厅 > 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

所属场馆:江北文化馆

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从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的五代宫廷,均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用于集中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外邦舞蹈等进行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宫廷舞蹈。其中以乐舞机构为代表的有周代的《六代舞》,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乐部伎》、《大曲》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                                     

宋元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了。在传统舞蹈基础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艺术。直至元、明、清三代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杂,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素材,舞蹈才得以进一步发展。

民国时期,舞蹈的发展在延续中国舞蹈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同时,也呈现出特殊的复杂性,并且对当代舞蹈艺术发展思想格局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同时,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

八十年代,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一方面,舞蹈家们涉足到古代的石窟壁画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资料之中,从而整理和创作出许多别具一格的古典舞和古典舞剧,如《丝路花雨》、《编钟乐舞》、《仿唐乐舞》、《铜雀伎》;另一方面,舞蹈教育家唐满城、李正一的中国古典舞身韵理论的革新、创造和实践,把以往古典舞蹈中的动作规律,提炼总结为若干以腰部为中心、进行圆运动的基本动作,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古典舞的运动空间。由此实践并产生了以《黄河》、《江河水》、《木兰归》、《梁祝》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舞蹈作品。

为了让大家对中国古典舞有更多的了解,下面介绍一下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基本动作、技巧、节奏特点、特殊能力及发展方向。

身韵/中国古典舞 

一、身韵的元素

如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横拧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 “语音”;

二、身韵的主要动作

如:“云肩转腰”、“燕子穿林”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辞汇”;

三、身韵的意象

身韵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意象,好比是身韵语言的 “语义”;

四、身韵的运动规则

身韵遵循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语法”。

基本动作/中国古典舞 

一、形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

二、神

在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在古典舞中“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准确的表达了形和神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

三、劲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与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往往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

四、律

“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不顺则顺”的“反律”也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

技巧/中国古典舞 

一、旋转的特点

(一)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了有直体旋转之外,很大的特点是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

(二)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的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般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

(三)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四)民族舞姿转的流动性与复合性比较强,空间变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还有在转的过程中各种舞姿的复合和流动的特点。

二、翻身的特点

翻身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独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为轴,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的翻转。动作自始至终贯穿着拧、仰、俯和旁提的形态。

(一)民族性强

翻身这种技巧形式充分体现了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和动的特点,而且它和身法的结合也最紧密。因此,它的民族性很强。

(二)形象性强

翻身在空间运动中形象鲜明,如“探海翻身”、“蹁腿翻身”等大幅度的慢翻身,在空间的弧线运动连绵圆润,犹如波浪起伏;“点步翻身”敏捷快速,急如闪电;连续“串翻身”,像车轮滚滚,形象性很强。

(三)表现力强

翻身用各种不同的速度和节奏,不同的连接,不同的性格,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官效果,从而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和情调。

三、弹跳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弹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轻、漂,要求运动过程中松紧结合,发力要集中,过程的速度要快,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讲究“寸劲”。

(一)把原来的民族技巧加以出新和加强难度。

(二)加强“身法”性:把地面的身法动作向空中发展。在跳的过程中呈现拧、倾、翻、闪、展、腾、挪。

(三)空中的横向转体有了新的发展,这显示了我们民族技巧的特点和技巧性的加强。

(四)高低对比,起伏跌宕,对比鲜明是中国古典舞弹跳的又一特点。

(五)由于弹跳技巧的爆发力量,为弹跳技巧复杂性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在弹跳的复合技巧上有了大幅度的发展。

(六)在空中变方位也是古典舞跳跃的特点。

(七)弹跳和武功技巧相结合。

(八)与身法结合,形成和加强了古典舞跳跃进的流动性和语言性风格特点。

节奏特点/中国古典舞 

古典舞在节奏上特点也很突出,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间赶,或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

特殊能力/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表演者需具有的特殊能力可分为如下五个方面:关节柔韧的幅度;舞姿身法的回旋与环旋;跳的爆发力;转中的三种不同的舞姿的重心;翻中的水平线。

发展方向/中国古典舞 

一、继承宫廷舞蹈为主

二、借鉴于西方舞蹈的成就,主要是芭蕾舞,参照取用。

三、透过文学的描写、绘画的描绘,来揣摩已经失传的古代舞蹈样貌,重新学习与恢复。

四、取于中国戏曲,中国戏曲惯称「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它的一些动作有如舞蹈,很自然的可以抽取出来,为中国古典舞提供资源,如甩袖、扇子功皆是。

五、继续从民间舞蹈获取滋养。

结束语/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已初步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一套训练系统,而这套系统已具有比较强的民族特性,有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范。    

八十年代初,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逐渐为中外舞蹈界和学术界所认识,它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列为优秀教学成果而获得奖励,“身韵”课的创建使中国古典舞熠熠生辉、再现辉煌。

(芷萱/搜集整理 图片来自网络)

古典舞图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