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文化馆
总访问量:719,133
今年访问量:146521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展厅 > 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

所属场馆:江北文化馆

江北厅戳印银锭小考

姜孝德

偶然看到一组带有戳印的江北厅银锭,觉得很稀罕,也格外的亲切。江北厅这个建制已经消亡了百年,如今世上还有这样的东西存在,谁又能说不稀罕呢!我在江北区生活了半个世纪,还从未听说有这样的东西。

那种被历史氧化过的色泽格外的迷人,白中泛黄,涩里泛亮,甚至可以说只有在历史长河中被时间浸泡过的白银才有的光泽。

事后不久,我与一位喜欢收藏的朋友摆龙门阵,谈到了这事。他听后,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是假的。”

他这么一说,顿时让我很扫兴。但我又一想,江北厅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有特别意义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造假不会让银锭增值。我便反问道:“为什么要造假呢?为什么一定要造江北厅的印呢?” 

他也极会反问:“那你说,古人在银锭上戳印干什么呢?”

我一时语塞。其实,他虽然喜欢收藏,但并不是专门收藏钱币的;我虽然喜欢文史,但也并没有认真研究过古代的钱币。说到这里,我们的话题便没法进行下去的。

朋友们都说我是一个有考据癖的人,我也觉得我是有那么一个毛病。回到家里,我急急地到网络上搜索。这时,我才发现,戳印的银锭很多。从时间上说,元明清的都有;从地域上说,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从质地上说,金、银都有;从内容上说,不仅有地方官衙印戳,也有作坊印戳,还有银锭的收入来源,也还有祝福语,纪年等。至此,我相信历史上在银锭上戳印的事是绝对真实的。

我所见到的有“江北厅”字样的银锭有三四种样式,我在查找的过程中,还发现有人介绍说,一种戳有“江计商”的银锭也是江北厅的银锭。这种戳有“江计商”字样银锭的款式相对就要多一些了。除了“江计商”外,还有“裕享同”、“盐课”、“福庆祥”,以及纪年等。“江北厅”银锭与“江计商”银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均为十两一锭。想查到的东西查到了,但却说不出这是为什么。想弄清楚问题,于是又花了几个夜晚的工夫,终于弄了个明白。

首先要解释江北厅为什么要在银锭上戳印。

在清朝,铸造银锭的工厂,或者作坊,都必须在政府注册,政府为了保证银锭的成色、重量,规定铸造银锭的工厂必须注明“生产者”,有的还要注明重量、铸造时间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生产者对所铸银锭无限负责。

江北厅作为清朝最基层的政府,每年都要收取许多赋税,赋税的银两,成色、形状、重量不一,或是散碎(一两及以下)银子,甚至还有铜钱,如果就这样上交到国库,那么其中肯定会有不少麻烦,于是,江北厅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形状、成色、戳印等——把银两铸成银锭,由于江北厅只是一个基层政府,它的银两不直接进入国库,而是交到省库,因此,它就不铸五十两一锭的大银锭;对于那些铜钱,江北厅则要到钱庄去把铜钱换成银子,然后再铸成锭。江北厅所铸银锭一部分上交到省库,一部分作为薪水、办公费用留下来。

标有“江计商”的银锭,我发现了两款比较典型的,一是“十八年盐课、江计商、裕亨同”,一是“江计商、福庆祥、广生同”,纪年可不解释,盐课即盐税,裕亨同、广生同、福庆祥都应该是盐商的商号。    

“江计商”是当时的一个专用术语,它指江北厅的计岸盐商。清政府于雍正七年(1729)年实行计岸售盐,所谓计岸就是根据人口统计数量调拨食盐的口岸,但它一般指本省州县。另有票岸,主要指盐厂附近的州县口岸;还有边岸、楚岸等。不过,“江计商”的“江”为什么就一定是指“江北厅”,所有的研究者都没有解释。我在想,是不是清朝有一本书,指明某简称指某地,不然,这样的简称谁也不会明白。

“江计商”加上“盐课”,再加上某个商号名,就说明这银锭是江北厅计岸盐商某某交给国家的盐税。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好查验,避免下级政府扣留上级政府的税银。这种银锭是不在市面上流通的。

民国初年,中国开始流行银元,政府便将前朝遗留下来的银锭溶化后铸银元,这便使银锭遭受到了灭顶之灾,这以后,传世的银锭便极少了。也许是这个缘故,一锭品象好的、标有“十八年、盐课、江计商、裕亨同”字样的十两银锭在嘉德2008春季拍卖会上以近两万元的价格拍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收藏价值。当然,对江北区而言,更多的是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