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场馆:江北文化馆
我的求知摇篮——江北尚志小学
李先明
(正文1015字)
在江北聚贤岩广场西北角,耸立着黄花园大桥的一个桥墩,周围树木成排挺拔,草坪嫩绿,花丛万紫千红,有谁知道,这里曾是繁华的街道和学校。
民国年间,这里有座清朝同治年修的石拱桥,桥名“大板桥”,该桥也成为当地地名,桥下溪水潺潺,桥上人流如织。桥下溪边小路,直行从桥下通过,左转就可上桥,快上桥的左面,扇形阶梯直通一个院落,那就是尚志小学。学校大门朝向正南,进门有内照壁,上面绘有国民党党微,进出学校,必须从照壁两侧出入。
左面进入,竖向两大间是教室,右面进入,竖向四小间是办公室。最北面,横向三间,两边的两间也作教室,中间为通道,有门通向后院,后院有土坝子作为操场。
这里原是私人院落,1940年改建成学校。在招聘老师时,我四姑姑袁国琛受聘,她毕业于南京艺术专科学校,她的住地,与我家相邻。
那时小学每年分上下两期,每期为“一册”,初小四年,起于“一册”,毕业于“八册”。该校只有初小,开办时有两个班。当时十岁的大姐、八岁的二姐及四岁的我同时入学,都读一册。
上学第一天,我特别高兴,穿上新衣,挎上书包,牵着两姐姐的手,母亲送到校门,再三叮嘱:“要乖些,上课不说话,下课不要打闹……”。
我们的教室在左面第一间,没有正式桌椅,室内横向布置着排排条形木板,其间再布置矮而窄条形木板。分别当书桌及板凳。座位排定后,同学用粉笔在木板上划线,限制自己活动范围。
那时,语文叫国文,翻开第一课,一个大公鸡仰天啼叫,课文是:“天亮了,起来,快起来,……。”接着的课文中还有:“来来来,来上学,大家来上学,去去去,去游戏,大家去游戏。唱歌真有趣,游戏也有趣,我要天天上学去”等等,都是鼓励同学上学的短文。
学校没无体育设施,只上“唱游课”,老师教唱歌或操场上游戏。其中“狐狸捉小鸡”我最喜爱:扮演狡猾狐狸的同学穷追小鸡,扮小鸡同学双手搭在同学的肩上,一个接一个形成长长一串,最前面的高大、健壮,机灵同学,拼命阻拦狐狸捉小鸡。游戏中,狐狸左右追逐,护者迎逢保护,气氛十分活跃、同学快乐无比。
我最讨厌算术课,该课原由姑姑袁国琛任教,她对我要求特严,一次她要求背诵乘法“九九表”,我被她处罚用竹板打手心,当二姐也要挨打时,她拒绝受罚哭着跑回家,气得老师表示不再教我们这个班,后来真的改由人称“王胖子”的男老师了。
我在尚志小学读了一年,因留级连读了两个“一册”,后因我搬家而转学。尚志小学是我的发蒙学校,自幼留下无数记忆,如今,我再到聚贤岩广场,一段甜甜的回忆滋润着我,我似乎也年轻了。